有家長曾問 “啊 ~你們都是材料包啊?孩子不能自己雷切設計?那不就組一組而已?”
( 聽到國小孩子就要他們學雷切設計,心裡真是好大一驚啊 )
 
我告訴家長 : 國中以上的孩子 , 我們才會開始教雷切設計 。 而對於國小的孩子, 我們希望帶他們從我們設計的作品中去動手實做, 並從中去學習物理原理和建立機構設計的概念” 。但就算我說了這些都是我們自己設計的作品,家長還是不能認同,還滴咕的說 ”還不是材料包組一組就好了沒啥創造力”
好吧!既然設立這個粉絲頁時已有說明了我們不特別討好父母,所以我們要任性的真真實實的說: “材料包"到底背負了什麼罪名? 這些材料包是由我們所設計的,對孩子來說是來手作一個他喜歡的玩具,但對我們來說,是用這個機會種下我們想給孩子的種子。藉由我們所設計的 ”教具”不僅帶孩子從中學得原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建立孩子機構設計的概念和美感~這才是我們最想種下的種子!!!!!
同為人父母的我們發現台灣很多教育機構是帶孩子用一些生活的素材動手做去學習科學原理,我們覺得從生活素材中學習原理是很棒的!我們也很喜歡~ 但隨著我們的孩子成長到另一階段,我們發現了另一個問題是 “孩子藉由這樣的動手做科學實驗似乎接近了原理 然後呢 ? 我們發現孩子始終停留在入門體驗性的實作, 對於很喜歡動手做的孩子來說,卻不知如何進到下一階段?我要怎麼設計呢?似乎不知該如何進行~
而剛好Mac喜愛運用雷切來做設計,沒想到並不是念機械系的他,機構的設計卻是他的最愛。常在展場上遇到機械系的大學教授和學生們,每個人都驚呼他的創意。每次在展場攤位前總會流連很多機械系的學生。一次一個知名學府的機械系大學生和我聊了起來,他問我說:Mac是機械系的嗎?我說不是耶。我笑著跟他說: “Mac的這些設計對你們機械系來說都很簡單啦,他看著我緩緩的說:你要是問我這是用什麼原理 我都可以跟你說, 但我設計不出來這些作品,如果我小時後就做過這些就好了”
其實那時我聽了心裡很難過,我跟Mac說的這件事,我們更確定要往這條路走~想讓喜愛動手做的孩子,可以知道下一階段該如何前進~
所以我們更用心設計每次在工作坊時要教給孩子的主題,包含工作坊一開始的原理說明投影片 、 開拓創意視野的國外影片和帶領孩子動手組裝時要讓他們了解的零件設計。你們可知道!!!攤在孩子面前的~不是材料包 而是一幅Mac真真實實的設計圖!!!!!孩子看到的會是由原理再喬接到Mac從無到有的設計,再到成品~ 我們不想只是給孩子動手做的體驗,我們想給的是未來會在他們生活和能力展現時發芽的種子~
所以我們才堅持 只做工作坊和課程的教學 而不販售材料包!!!!!
讓我們堅持下去的力量是什麼 ?
一次一位從台中特別上來手做的孩子,作品帶回去時不小心不當失力損壞了,爸爸撥了電話過來說明孩子希望可以寄損壞的材料給他。我很快的寄到台中,收到當晚爸爸撥了電話給我,告訴我說:零件收到了孩子也修復好了,他很驚訝孩子會修復還順便幫他上了一個這是運用什麼原理且為什麼要這樣設計,爸爸很感動的說沒想到Mac老師上課的東西真的都進去了
~這就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老實說,在主流價值的社會裡,從不去強調做的是Maker教育 、 Steam教育是很傻B的吧!!有朋友說你們做的就是啊怎麼都不說,你們不知道家長都喜歡聽啊~或許年過40的我們,始終覺得說得很多不如實際的帶孩子去做, 這是我們想給我們孩子的示範
我們認為 成為更好的自己,並不是來自於貼很多社會價值觀認同的標籤,而該是由你內心真誠的傳遞你所熱衷的事物 讓這份熱情帶領你前進 到那個更好的自己~
我們想建立一個 讓熱愛動手做的孩子 可以盡情學習和擴展天賦的空間
很傻很任性的夫妻 還是會繼續任性下去 直到我們不想任性為止~
感謝許多支持我們的孩子和家長們,謝謝你們讓我們有堅持下去的勇氣~ 謝謝你們 !!
極度任性的喬安小姐(小麟老師)